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这是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震荡调整的因应之策,也为近期矿产资源保障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笔者看来,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发展阶段,维护经济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需要强化极限思维,更加关注战略性关键矿产安全问题。
战略性关键矿产是指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战略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类矿产资源。2018年,我国发布《新时代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厘定》,将21种资源品种列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近年来,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使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较大增加。然而,受现有资源禀赋限制,在石油、天然气、铀、铁、铬、铜、锂等战略性关键矿产中,国内储量和产量明显不足,因而存在较大的供应风险,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创新开放、延链补链实现稳定保障。
一方面,把立足国内作为战略性矿产保供的逻辑起点。在新时代背景下,解决好“找什么”“在哪儿找”“钱从哪儿来”这些找矿突破的基本问题,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进步创新,更需要从政策制度层面“破题”。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依靠新成矿理论、新勘查方法、新找矿靶区“三新”实现关键矿产的找矿突破。同时,建立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跟踪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应对机制,完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体系,利用好价格“窗口期”,扩大矿产资源进口,建好国内“储矿仓”。一旦因遭遇自然灾害、战争或国际纠纷而造成短时间“断供”,我国庞大的工业体系不至于停摆。
另一方面,加快地质工作走出去,做好勘查、开发、贸易、运输等产业合作和全链条建设。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矿产资源保障时强调,发展海外矿产资源,也要有准确预期;既要抓住机遇,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我国拥有规模巨大的地质队伍,资源勘查技术成熟,工作体系、技术规范较为完备,境外勘查找矿积累了一定经验。基于这些优势,要进一步深化国际地学合作,鼓励地质勘查企业承担国外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项目,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扩大海外优质矿产资源权益,实现资源开发造福当地民众。在帮助所在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同时,参与全球资源市场的竞争和再分配。国内地勘企业也可扩大与中资矿山企业、建设企业、金融机构等组建的资源合作联盟,建立多元、稳定的海外资源供应体系,形成产业结构内外互补、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畅通资源运输通道,做好勘查、开发、贸易、运输等产业合作和全链条建设,全面提升资源开发、供给的韧性和安全保障水平。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其中,战略性关键矿产更是关乎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资源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端稳能源资源安全“饭碗”,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树牢极限思维,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推动构建全球新的矿产资源治理格局,以资源安全保障支撑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