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直播 > 2014 > 杨衍忠、陈慧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全部文字
        自动刷新 间隔:     手动刷新

        文字

        •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杨衍忠、陈慧丽是新时期国土资源人的优秀代表。他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但他们所展现的高尚情操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系统先进精神的凝聚和浓缩。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还有许许多多像杨衍忠、陈慧丽这样忠诚于党、忠于事业、踏实苦干、默默奉献的同志,他们同杨衍忠、陈慧丽一样,把自己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融入每一项看似平凡乃至琐碎的工作中,推动我们事业的大船扬帆前行。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杨衍忠、陈慧丽等优秀国土资源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就是彰显新时期国土资源精神、凝聚广大国土资源干部职工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可以知优劣,深入学习先进典型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学习弘扬杨衍忠、陈慧丽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契机,在全系统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以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2014-08-26 11:23)

        •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今天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4-08-26 11:23)

        •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向杨衍忠、陈慧丽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们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杨衍忠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地质技术人员。他对党有一种深厚的感恩情怀。他在日记中写道:“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就要用生命回报党、回报地质事业。”38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中,他的足迹遍及赣南的山山水水,参与承担过多项国家、省级重大地质科研项目,获得了重要的找矿成果。弥留之际,他把沉甸甸的600万字地质资料信息,无偿献给国家、献给党,完成了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谱写了一曲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生命绝唱。陈慧丽同志坚守服务窗口第一线,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始终把“为百姓服务、为群众分忧解难”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总是心无旁骛地干好本职工作,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12年的窗口服务工作中,她组织办理了30余万本土地证,无一差错,无一投诉,充分展示了一位基层国土资源干部的执着追求和信念坚定的人格魅力。
          向杨衍忠、陈慧丽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们热爱事业、一心为民的崇高境界。杨衍忠把为地质事业奋斗当作终身的追求,把实现人生的价值与地矿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紧密连在一起。退休后的整整20年,为了整理和撰写《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矿产信息卡片》,他放弃所有其他爱好,全部心思放在整理他几十年来搜集的珍贵资料。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集中展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追求,集中呈现了地质工作者“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时代内涵。陈慧丽同志始终把爱岗敬业的理念融入对平凡岗位的热爱、对职业操守和对职业品质的追求中,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她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办事群众的家门口、病床前……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处处折射出新时期国土资源人质朴、务实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光芒。
          向杨衍忠、陈慧丽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们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杨衍忠的家陈旧简陋,房间每个角落堆的都是地质资料。对杨衍忠来说,利用自己的技术,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并非没有机会。有很多企业,听说他退休了,想高薪聘请他,他拒绝了;有人愿意以50万元的高价买他的地质资料,他都不为所动。杨衍忠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富矿”。 陈慧丽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平凡,每一张纸条都很简单。难能可贵的是她十多年默默坚持,默默奉献。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无私奉献给了自己从事的事业,奉献给了群众。办证难在他手中成为历史,最易发生的纠纷服务窗口变成了当地居民排忧解难的温馨之家。她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恒心,搭起了一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2014-08-26 11:22)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青山处处埋忠骨,一片丹心照汗青。涛涛赣江,诉说不完我们对杨老的深情;动人的诗句,表达不尽我们对杨老的敬意。让杨老家属代杨老接受我们献上的鲜花吧!  (2014-08-26 11:20)

          abefd365bet娱乐场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线上365bet开户

        •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

          abefd365bet娱乐场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线上365bet开户

          同志们:
          刚才,报告团的同志生动讲述了杨衍忠同志献身地质事业的点点滴滴和陈慧丽在窗口服务中的一系列感人事迹,让我们深受教育。今天,我们聆听他们的先进事迹报告,是要进一步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国土资源干部职工、地质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工作作风,奋发进取,扎实工作,持续推进国土资源事业不断发展。为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杨衍忠、陈慧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精彩感人的报告表示衷心感谢!
          杨衍忠是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从事野外地质工作38年,退休后,把自己关在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小屋里,二十年如一日地书写,以每年30万字的速度与时间赛跑,写下了600万字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信息卡片》手稿,为地质找矿工作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一个党员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和对事业的无限热爱。
          陈慧丽是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干部的先进典型。她十多年如一日地坚守国土窗口,微笑服务,任劳任怨,写下便民“纸条”上万张。她用无限的爱心、为群众服务的事迹告诉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有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一心为民、不计私利。陈慧丽同志展现了我们新时期国土资源人的美好形象,她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的一部可学、可用的生动教材。(2014-08-26 11:18)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情系红土地,赣鄱涌春潮。
          江西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一直为国土资源部领导所牵挂。2013年11月,到任国土资源部仅半年多的姜大明部长莅临江西,给我们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我们地质找矿和赣南扶贫,给我们以关怀和支持;汪民、王世元、张少农等部领导也多次到江西视察指导。
          江西地矿局建局以来,发现并探明近200处特大型、大中型矿床,“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亚洲铜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响彻全国,饮誉世界。我们积极响应国土资源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近几年的地质找矿更是获得一次次重大突破。在朱溪、在九瑞、在良山……一个个大型矿床被发现,在大湖塘地区,江西地矿人仅用18个月时间,就探明钨资源储量106万吨,再造了一个“世界钨都”,被部开发司司长刘连和称为“九江速度”、“江西模式”。
          有人说,原地矿部、国土资源部倡导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一团火,一团能够点燃国土地质工作者内心希望和情感的精神之火;是一盏灯,一盏能够照亮地质事业前行道路的理想之灯。
          高山仰止,丰碑永存。像杨衍忠同志一样,多少地质人舍小家顾大家,在崎岖的找矿路上奋力攀登。近日,被江西省委授予“龚全珍式好干部”荣誉称号的省地矿局地调院西藏区调队队长胡为正,跋涉雪域高原14载,在“生命禁区”战严寒、斗风雪,谱写出辉煌的乐章。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藏羚羊”的胡为正,女儿转学他无暇过问,几次搬家全靠妻子一人担当,父亲病故,远在可可西里工作区、身负重任的他,面向南方,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就这样,胡为正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与队友们奋战两个多月,圆满完成突击任务。
          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高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矿人踏歌而行、奋勇向前。让我们不断汲取杨衍忠、胡为正“精神富矿”的源泉,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带领下,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而奋力拼搏!
          谢谢大家!(2014-08-26 11:18)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为了那个找矿梦,他把心献给了大山,把爱投入了文稿。
          掂一掂,那份思念有多沉;寻梦大山的日子,每个划过夜空的流星,都是编织浪漫的心语。每条哗哗流淌的小溪,都是奔向远方的寄托。
          小时候,杨衍忠的儿女们总觉得“爸爸”两个字,是那么陌生,那么遥远。今天,当他们知道了默默伏案的父亲,完成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都在为自己敬爱的父亲而骄傲、自豪。
          下面,请听杨衍忠儿子杨卫民的心声:《父亲是一座大山》。(2014-08-26 11:16)

        • [杨衍忠儿子杨卫民]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年5月20日18时50分,这是一个令我心碎的时刻,我敬爱的爸爸,带着对事业的挚爱,带着对家人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我印象中,爸爸很少回家,听妈妈说,我到三岁时还从没叫过一声爸爸。
              记得有一年,妈妈拉着我们兄弟三个,搭上一辆没有遮挡的钻探车,去一百多里外的周田盐矿和爸爸一起过年,路上突然下起了雨雪,我们依偎在妈妈的身边,手脚冻僵的我对妈妈哭着说:“妈妈,我们不要爸爸了,我们还是回家吧。”妈妈一把搂着我,没有吭声,眼泪一滴一滴的落在我冰冷的脸上。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矿区,下了车,只见不远处有一个人在雪地里迎面向我们跑来,妈妈说这是你们的爸爸快叫啊。我们却不敢、也不愿意开口,不是我们不想叫爸爸,而是眼前这个人,离我们心目中的爸爸太遥远了、太陌生了。
              爸爸对地质工作有着很深的情结,他希望我们几个儿女都能像他一样投身到地质事业,我妹妹杨燕萍那年高考考了高分,高过重点分数线40多分,填志愿时第一第二志愿想填浙江的两所大学,爸爸知道后急得不得了,专程请假回来,进门开口第一句话就是,燕萍一定要报长春地质学院。
              妹妹知道地质很辛苦,她死活都不肯学地质,还和爸爸吵了起来,爸爸的脾气一下子上来,大声说:“只要你还姓杨,你就得听我的。说完,拿起志愿表动手就填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妹妹感到很委屈,她一路哭,到了长春,进了爸爸心目中的王牌大学,妹妹临近毕业分配,爸爸又不断的写信鼓励她,还给学校的老师打电话,要求把她分回赣州搞地质。后来,妹妹被分回到了赣南地质调查大队上班。
              爸爸对妹妹尚且如此,对我这个儿子就更加的严厉了。那年我被招工进了爸爸所在的分队,当了一名工人,我心想,爸爸是分队的领导,他肯定会照顾我,可是没想到爸爸却安排我上山去挖槽探,这可是我们地质队里最苦的活儿,我每天吃过早饭就要带上中午吃的饭菜,扛上铁锹、锄头,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开挖槽探。
              那时候我才16岁,我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我有时干着干着心里就会突然想,爸爸为什么对我这么狠,我是不是爸爸的亲生儿子?后来爸爸知道后对我说,卫民啊,不是我心狠,我们搞地质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你还年轻,吃点苦对你将来做人做事都有好处。
              听完了这番话,我才真正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
              爸爸长期在野外,那原本就不好的身体变得更加糟糕。1994年底,爸爸因病提前退休了,可是退休对于爸爸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场所而已,他一回到家,又开始不停的写啊、画啊。
              编写赣南地质找矿文稿,是爸爸早有准备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这是我这辈子野外积累的精华所在,整理出来,对后人找矿会有很大帮助。我们终于明白,爸爸在做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在卧室里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不能打搅他的,就连说话、走路、看电视,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
              爸爸肠胃不好,我们能吃的东西,他大多都不能吃。他常常感慨地说,年轻时没有条件吃,现在老了,想吃的东西又不能吃了。他每天吃得很简单,几个馒头,一个茶叶蛋,蘸点酱油和醋吃,有时也会吃一点面条和红薯,吃完,他又继续埋头整理资料,累了,他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有时妈妈看在眼里总是会心疼地劝他,都七老八十了还那么拼命干嘛!可是妈妈一转身,爸爸又坐回到同一个位置干着同一件事,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干了整整20年。
              别看爸爸表面上有些冷漠,其实他是很爱家人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爸爸每次一回到家,总是会把家里的水缸里的水挑满,把柴禾劈好,把家里能做的事都做好。有一次爸爸在瑞金叶坪工作的时候,有天夜里从野外回来看望奶奶,当时正是寒冬,他一进家门伸手一摸奶奶床上的被窝是冰冷冰冷的,他二话不说爬到奶奶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窝暖热后才让奶奶上床睡觉。
              爸爸最喜欢的是他的孙女,我的女儿茹茹,平时他给茹茹买了不少学习和生活用品,还特意买了个量身高的仪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给茹茹量身高,看着一天天长高的茹茹,爸爸每次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这时候我发现爸爸是那么的慈祥。
              爸爸和大山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最终又回到了大山,在我心里,爸爸就是一座大山。
              爸爸,我永远爱您!
              谢谢大家!(2014-08-26 11:14)

        • [江西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杨衍忠日记主要整理者之一吴珍]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杨衍忠同志日记整理者之一。今天,在这里向各位汇报日记整理过程的前前后后。
          6月19日,根据江西省地矿局安排,我开始带组整理杨衍忠同志的日记。经过五天五夜的加班加点,我们将现存的杨老的34本日记,进行了分类、整理,经过仔细阅读辨认,选录了1961年到1997年之间的380余篇日记,编辑成《杨衍忠日记选》。整理杨老日记的过程,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三光荣”教育,接受了又一次精神洗礼。
          第一次走进杨老捐赠资料陈列室,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桌面上,层层叠叠堆满资料:成沓成沓的手稿、成卷成卷的图纸。几十本大小不一、封面斑驳的日记本,整齐地摆放着。我站在杨老伏案工作的巨幅照片前久久凝视,照片里的杨老瘦骨嶙峋,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握笔, 脖子和手背上青筋凸起,双眼凝神纸上,那份专注和忘我令人过目难忘,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们以一种虔诚的心态,整理并拜读着那些来自心灵的文字。我们时而感动、时而心疼,时而流泪,时而又被杨老诙谐幽默的话语逗乐。我们小心地翻看,在那些泛黄的纸张里,体味杨老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读杨老的日记,我们读懂了他对党的忠诚。
          在1966年1月23日的日记中,他工整地写着“我已向党组织提出了申请,我要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入党组织,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和高人一等。一辈子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我一生的唯一任务。”
          像这样透着对党忠诚和感恩的话语,在他的日记中还有很多。“什么叫做一心为革命?我考虑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全心全意把本职工作搞好。”
          读杨老的日记,我们读懂了他对地矿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在他的日记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地质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我们是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再苦也要干到底,而且应当尽力干好” “一定要吃得苦,要艰苦些,这里没有矿,到别处找。就是天天搬家,只要能为人民找到矿,就值得。”
          1994年,一身病痛退休后的杨老,在日记中写道:“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就要用生命回报党、回报地矿事业,我再也不能去野外找矿了,但我可以为后人做一块‘铺路石’,为党和国家的地矿事业奉献一生”。
          读杨老的日记,我们读懂了他对家庭的担当。
          作为男人,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子的挚爱,对弟妹的帮助,对子女的关心,都让人印象深刻。
          1961年5月5日 天气晴 姑娘们确实长得漂亮,一看就使人喜欢,但是,我感到我妻子长得更美,我更爱她。
          1964年2月10日 天气阴 我已经8、9年未在家中过年,每逢春节,难免想起父母与家人。虽然我们很少见面,但心是紧紧相连的。只要家人过得好,我苦一点没什么。
          杨老习惯于在每天的日记中,审视自己、解剖自己,同时也勉励、鞭策自己。细细品读一篇篇日记,杨老对党的感情、对事业的热情,对同事的友情、对家人的那份亲情,浸透在字里行间。
          我与杨老素未谋面,在整理杨老日记的过程中,我一步步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渐渐读懂了他。因为懂得,所以敬仰。此时此刻,我想在心里为杨老备一杯薄酒、捧一束黄菊、点燃一支白烛,用这篇文字祭奠他。 
          杨老,我想告诉您,您的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以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求是》杂志《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都到我局进行采访,并相继做长篇报道。您的先进事迹报告团,自7月1日开始第一场报告以来,近两个月在江西省应邀做了32场报告,您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国土资源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北京,荣幸地为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们报告。杨老您知道吗,在报告会之前,姜大明部长等部领导亲切接见了您的遗属胡香娇阿姨和我们报告团全体成员。姜部长说,您和陈慧丽是国土资源系统基层的先进代表,号召部职工向你们学习。
          杨老,您的日记被发现后,您的爱妻是第一个读者,她告诉我看了您的日记她很心疼,希望您到了天堂可以没有病痛、没有辛苦,没有那么多牵挂。杨老,您的日记,本是您个人内心独白,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您、学习您,在征得你妻子胡香娇阿姨同意,《杨衍忠日记选》即将公开出版发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和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看了您的日记选初稿后,对您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您知道吗?就在刚刚报告会之前的接见中,姜大明部长答应,为您的日记选亲自题写序言。之前7月16日,江西省委书记强卫为您的日记选题写了“永远的精神富矿”的序言。
          杨老,我还要告诉您,7月5日您的妻子收到一封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慰问信,信是老地质工作者李保忠同志写来的,他说在网络上看到您的事迹很感动。李老今年82岁了,他说,因为地质工作的聚少离多,他和您一样,难得听见自己的儿子高声朗朗地叫自己 “爸爸”。我相信,地质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大山知道,党和国家知道。
          杨老,最后我还要告诉您,因为参加您的先进事迹报告团,我认识了您的小儿子卫民, 每次报告会结束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默默站在窗边抹泪,他说他很惭愧,以前不理解父亲,没有好好协助父亲整理资料。他说,他很遗憾,未能为父亲做过一顿可口的饭菜,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对父亲说一句感恩的温情话语,父亲就走了。他说子欲孝而亲不在。卫民说,他再也无法对父亲尽孝了,唯有在地质队子承父业努力工作,为父亲钟爱一生的地质事业奋斗到底。
          杨老找矿文稿研究工作还在继续;整理杨老日记过程中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感动,已经记录在我们的日记本里,融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世界。
          杨衍忠同志走了,他的事迹在他双脚踏过的神州大地传颂,他用顽强的意志书写传奇,他用一生赤诚感天动地!
          斯人已逝,精神永传承!
          谢谢大家! (2014-08-26 10:52)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行为心表,言为心声。那些穿过岁月辉映在笔端闪亮的文字,是江西地矿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富矿,是所有地矿人毕生的追求和梦想。一位身患多种疾病的老者,为什么一息尚存,锲而不舍,20年如一日不停地书写?
          抹去岁月的尘埃,翻开那一本本发黄的日记,承载了一段尘封半个世纪的内心独白,映照出一位地质高级工程师对事业的孜孜以求、对党的赤胆忠诚。追溯杨衍忠的精神源泉,日记整理小组成员一次次被深深感动。
          下面,请杨衍忠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江西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杨衍忠日记主要整理者之一吴珍带来:《穿越烛光的问候》。(2014-08-26 10:48)

        • [江西地矿局赣南队副总工程师邓茂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杨老是我的师傅,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医院的病房里。他斜靠在病床上,看见我过来,他向我点了下头。望着师傅干瘦的四肢和苍白的脸色,我很是心疼,师傅,为了那些找矿文稿,您怎么把
          自己折磨成这样?几天后师傅带着600万字没能定稿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我哭了,想起曾经和师傅一起相处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
              师傅是个十分严谨的人,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师傅带我去一个矿区布测点,那时是12月份,天气寒冷,我们一路攀爬来到一个山坳处。他指着一块洼地对我说,“我们把测点打在那里。”“啊,
          那里有水,移偏一点吧。”,我试探地问了一句。师傅转头说:“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还干这一行?”说完,他光着脚就下去了。我赶紧拽着他的手臂说,“师傅,您身体不好,我去我去。”“我没
          事儿,你才刚来,还不太熟练,我教教你。”师傅边走边说。看着他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冰冷的水瞬间浸过他的小腿,我心里非常感动。
              还记得有一年的秋天,师傅安排我们去取化探样品,早上天一亮我们就出发了,我们爬了一天的山,背了一大堆的样品回到驻地,可一清点,我的样品不小心在回来的路上掉了一个。师傅得知后,
          看了我一眼,轻轻的对我说:“走,带上电筒,马上找”,这时有人对师傅说,“现在天快黑了,还是明天去吧。”,可师傅回答,“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儿。”一路上我很是内疚,师傅好像看出了我的
          心事,边走边安慰我说,“这种事我年轻时也有过,以后你一定要小心,这么辛苦把样品采回来不容易。”等到样品找回来时也是半夜三更了,望着他疲惫的身影,我忽然明白什么叫做责任。
              师傅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很爱学习,知识面很广,不仅技术业务能力强,而且熟知人文历史,大家都喜欢叫他杨博士,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房间里总有大堆的书籍和资料,晚上房间的灯总是亮到
          深夜,常常一个人在那里废寝忘食的查资料、看报告、写笔记。他常对我说:“搞技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沉得下心来多学习”。
              师傅还有一个绰号叫活地图,他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有时我跟他上山,他总会指着边上的山头告诉我,那是什么山,有异常,可能有什么矿,以后要怎么做工作。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常常告诫我,干工作一定要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一知半解,为了提高我们物化探找矿水平,常常给我们培训,每次讲课他都会精心准备,为了让我们做好笔记,他总是把
          黑板写得满满的,粉笔字一笔一划,从不简写,生怕我们记不下来。
              师傅是个十分淡泊的人,他常说有了成绩要先考虑别人,出了问题先责备自己。师傅一生做过大量找矿项目,其中获奖项目也不少,尽管他是技术负责,但在申报找矿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在
          后面,还记得有一年,单位有一个3%的加工资指标准备给师傅,可是他认为有个同事工作也很不错,而且生活困难,便多次找领导,硬是把这个指标让了出来,师傅退休后依然在家坚守他挚爱的事业,
          每次去他家,看见他总是坐在床头那张老旧书桌前,低着头,不停的写写画画,忙得很,有时连跟我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有时我劝他,师傅您歇歇吧,可他总是摇摇头,用气喘的声音说,“这些资料
          是我一生的积累,是几代找狂人的心血,我得抓紧时间整理出来,否则死不瞑目啊。”望着他专注的眼神,我真不忍心打扰他。师傅您知道吗,我多想变成您手中的那支笔,为您分担一些辛苦,多想做
          做您的帮手,为您减轻一些劳累。
              师傅就这样静静的走了,我捧着那一叠叠耗尽他毕生心血的手稿,翻着仿佛还留有他余温的笔记,心头一阵阵滚烫。师傅啊,您犹如一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师傅啊,您就是一盏明灯,照
          亮我未来的人生,师傅,如果有来生,我还随您去找矿。
              谢谢大家!(2014-08-26 10:38)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面对堆成小山的找矿文稿,我们似乎听见阵阵松涛,看到巍巍峻岭。
          轻抚那些泛黄的纸张,我们触摸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
          “活地图”、“杨博士”,既是杨衍忠的外号,更是同事对他的尊称。工作上的一丝不苟,就像杨老留在纸张上的笔记,从不潦草;传递找矿的接力棒,杨老的那份苦心和较真,唯有赣南的山山水水,得以印证。
          来自江西地矿局赣南队的副总工程师邓茂春,曾是杨衍忠的徒弟,跟师傅翻高山,穿丛林;跟师傅学技术,长本领。请听他发自内心的感慨:《来生我还随您去找矿》。(2014-08-26 10:34)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攀爬的坚定;病弱的身躯,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探索,是他对科学的孜孜追求;严谨,是他对工作的一贯态度。
          苦,换来了发现矿脉的惊喜;累,收获了物探信息的价值。
          一起翻山越岭的战友,从未忘记杨老的拼命;一起走过岁月的风雨,从未泯灭铿锵的足音。江西地矿局赣南队67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是和杨衍忠一起爬山涉水的同事和兄弟,他最了解杨老对地质事业的那份坚持和热爱。
          下面,请听唐峻同志的深情讲述:《老杨,我的好兄长》。(2014-08-26 10:17)

        • [江西地矿局赣南队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年5月20日,和我们朝夕相处几十年的老同志杨衍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送别他的那天,同事们不约而同的从各地赶来,送老杨最后一程,各个泣不成声。
              在我心中,老杨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物化探野外工作,经常爬行在荆棘丛中,行走在野兽出没的地方,走在第一的人既辛苦又危险。别看老杨个子不到一米六,体重只有80斤,可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化探野外采样,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步行数十里地,回来时每个人背上几十斤重样品,老杨每次都抢着多背一些,有一次由于背太重,走得太急,半道上突然咳出了血,那时我才知道,老杨小时候得过肺结核。长年累月的野外地质工作,使老杨身患多种疾病,最使他痛苦和难堪的是经常发炎的痔疮。老杨的痔疮,有时红肿疼痛,为了减少疼痛和不让流血渗裤子外,他让爱人做了很多类似尿不湿的“护垫”,野外工作时就垫上。记得我们那年正在山上做矿点检查,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把我们淋成了落汤鸡,那天气温低,加上山顶风大,我们都感觉很冷,暂时决定返回驻地,在返回的途中,我们看见地面上一连串带血的脚印,抬头一看只见老杨的裤脚流着血水,艰难的挪动着双脚,没走几步就跌倒在泥水地中,我知道老杨的痔疮又发作了,病情十分严重,我们立即把他送到医院救治。
              在我心中,老杨是个十分敬业的人。1976年夏季,湖北唐山发生大地震,不久后的秋天,江西寻乌、瑞金一带也发生了地震。当时,老杨的爱人和孩子就住在四周无人居住的瑞金律阳小学,老杨就在离小学6、7里远的地方工作,地震发生时,大家人心皇皇,学校的其他人都避难走了,只剩下母子五人盼着老杨来接他们,当晚,小偷来偷东西,把母子五人反锁房间里,吓得孩子们不停哭喊,由于出不去,他们吃了两天冷水拌生米,被人发现才得以解救,因为怕再发生意外,老杨的爱人捎人带了好几封信催他赶快回家。可谁知,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连十几天过去了,连老杨的影子都没有盼到。原来,老杨一直忙着监测地震,地震解除以后老杨头发凌乱的回到家,老杨编写文稿时,感觉江西赣县一处矿点不是十分清楚,决定亲自检查,他要我一同去,尽管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但是老杨当年毕竟是70岁的人,等爬到矿点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经过反复的检查,详细掌握了该矿点的情况,工作结束后,老杨已筋疲力尽,没有力气下山,是我一步一步地把他背下山的。老杨十分伤感地说:“看来我真的是老了,以后再也不能亲自上山找矿了。”
              在我心中,老杨是乐于助人富有人情味的人。他在工作上对我们要求很严,生活上对我们却十分关心。我们平时都亲切的称他为杨大哥。
              2012年,一位同事病重住院,因为他的亲人都不在身边,想找一位合适的人交代后事,他思来想去,想起了前领导杨衍忠,于是托人在深夜两点多打电话给老杨,老杨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立即打车30多公里赶到医院,看见了老杨,交代完后事,那位同事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80岁高龄的杨淑宽是老杨的邻居,16年前的一天,她丈夫突发心脏病,老杨马上拿出自己备用的速效救心丸,亲手喂到他嘴里,送到医院,保住了姓名,5年前的一天,杨淑宽自己突发急病,又是老杨帮他渡过难关。杨淑宽感激的说是老杨救了我家两条人命,我们老两口天天念着他的好。
              逢年过节,老杨都会打电话问候我们,知道我们都好,就十分的高兴,禽流感期间,他会及时打电话提醒我们,我每次收到他的电话,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心理总是暖烘烘的,回想起和老杨在一起的往事,我的心总是难以平静,老杨这一辈子太苦太累了,希望他在天国能好好休息。
              老杨,我的好同事,老杨,我的好兄长。
              谢谢大家!(2014-08-26 10:15)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为群众办实事,为办证的群众排忧解难,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在陈慧丽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在全国有几千个窗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前来办事的群众,如果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都能像陈慧丽一样带着爱心为群众办事,多为群众着想,用心用情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会迈上新台阶!(2014-08-26 09:55)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陈慧丽的先进事迹与工作方法,在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和武汉市产生强烈反响。
          今年7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向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发出“学习陈慧丽”通知。认为,陈慧丽先进事迹可敬、可信,其工作法可学、可复制。
          武汉市民之家及武汉各区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专门邀请陈慧丽探讨、分享其窗口工作方法;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局系统开展了学习陈慧丽活动,并在全局各窗口单位设立“学习陈慧丽示范岗”。
          武汉市局党组提出,学习陈慧丽,就是要一直践行着总书记的教诲,把老百姓视为亲人,为民办事,不懂拒绝;为把事办好,不遗余力;十年如一日,不改其志。学习陈慧丽,就是要在“服务态度上做加法,在审批程序上做减法,在实施效果上做乘法,在违规责任上做除法”,要让全系统涌现出更多的陈慧丽。    
          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看到陈慧丽的先进事迹后,高度赞扬她是湖北省继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之后的又一位先进典型,他欣然题词:陈慧丽是一心为民好公仆。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称赞陈慧丽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的践行者,要求全市公务员向她看齐。
          在我看来,陈慧丽先进事迹的产生不是偶然,是十年如一日长期坚守的必然。她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践行者!
          对于每一位公务员来说,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以“用心做事,用心做一件事,用心做好一件事”的理念,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尽力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像陈慧丽那样“不懂拒绝、不遗余力、不改其志”, 相信我们每一个政务窗口,都会传递为民服务的正能量,都会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谢谢大家!(2014-08-26 09:55)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前段时间,媒体舆论、社会舆论,较多关注陈慧丽精神层面、道德范畴的价值与影响。今天在这里,我还想谈一谈陈慧丽工作法,给我们的社会,给我们的政务工作,带来怎样的启示。
          去年,姜大明部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讲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做到“不虚”,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不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不偏”。
          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陈慧丽做到了。
          她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窗口一线摸索出“七个一零距离工作法”——即,一句问候暖人心,一心倾听知来意,一番分析抓症结,一系列协调除疑虑,一次性告知教办法,一张便签防忘记,一个电话请联系。
          这套唯群众利益至上的工作法,创新了政务窗口的新标准。
          陈慧丽的突出事迹,是十年窗口服务,为方便民众办事,写了或提醒、或点拨,或释疑,或解难的上万张纸条。
          纸条固小,能量却不小。少跑了冤枉路,少花了冤枉钱,少扯了冤枉皮,少生了冤枉气,少耗了冤枉时间,这是什么?这是社会成本。也许,一张纸条惠及一个人,节约的社会成本有限,那么,汇集到群体,汇集过去,汇集今天、明天,就是巨量的,所节省的社会成本,又是怎样的惊人呢!
          当然,陈慧丽为此付出了心血与智慧,付出了时光与情感。但量化来看,仍不外乎“举手之劳”。然而正是这种举手之劳,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
          在我们武汉的政务中心服务大厅,为群众准备了许多办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书等, 但由于涉及房屋财产类的情况特别复杂,碰到特殊情况,标准制式的告知书并不能解释到位,这时,陈慧丽的小纸条就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年纪偏大的群众,一张小纸条,如同一个指南针,能解决办证的大麻烦。
          在许多人看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陈慧丽却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群众有需要,只要能帮得上忙,一定倾尽全力。给群众留纸条后,陈慧丽的确给自己揽了不少“麻烦事”:有时得陪群众一起跑腿查找资料;有时碰到身患重病或身体残疾的群众,还要提供上门服务。
          面对群众的赞扬,陈慧丽常说,她做的这些事情其实都微不足道。但事实上,陈慧丽眼中的小事,对于急需办事的群众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如果陈慧丽不做这些,没有人会指责她工作不尽职,但如果没有陈慧丽的“管得宽”,群众要付出多少额外的人力与财力成本呀。
          点滴小事,为我们诠释着一名基层公务员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如何践行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我们的政务窗口,正因为有了陈慧丽这样的“纸条姐”,才真正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2014-08-26 09:54)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陈慧丽所在窗口有11名年轻的工作人员,私下里许多人跟我说:跟着慧丽姐,不但可以学到业务技能,还能学到很多做人的本领。(2014-08-26 09:53)

        • [江西省地矿局赣南队党委书记陈武]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年5月15日,我收到杨衍忠同志托人带来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我现在身体很不理想,我江西南部九套地质卡片基本完成,本想定稿,估计有困难,我要将这600万字几百张图无偿献给大队,献给国家,献给党。估计可提供几百处找矿信息。这可能是我为地矿事业奉献最后的力量。
              看完信我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脑海中他的体弱多病的形象瞬间变得异常高大、丰满。第二天我和队长匆匆赶到医院看望他,只见他呼吸急促,双眼布满血丝,他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你这么晚还来看我。没能最终完成定稿,听到这话我们的眼眶湿润了。医生告诉我们,他的肺已经坏死了,肺穿孔,单肾功能衰竭,为了完成找矿文稿他彻彻底底的耗干了自己。这位有48年党龄的老同志,用毕生的精力和追求,兑现了自己在鲜红党旗下的庄严承诺。杨衍忠同志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的那一刻起,他的行为标准就是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曾四十多次受到表彰,多次被局、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十分看重党组织给的荣誉,常年把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整齐地放在床头,当子女看望他时,就拿出给他们看,以此激励子女努力为党工作。
              杨衍忠同志酷爱地矿事业,从他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他的理想和追求就是为国家多找矿,找大矿。
              38年的地质工作,他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找矿项目,作为主要发现者之一的会昌岩背锡矿,锡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三、江西第一。早在1985年,他的心中就有一个愿望,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江西南部地质矿产和各类异常资料卡片,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退休以后他断然拒绝多家私营企业的高薪聘请,他每天坚持10多个小时,透过放大镜前的各种数据,他的眼睛像鹰一样穿越岩层,将江西南部每一个矿点的分析结果,写成600万的文字。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预感时间不多了,他像一位斗士,每天与疾病抗争,不顾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与时间赛跑,仍坚持写七八个小时,有时候,写上十几分钟,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斜靠在床上,吸上几分钟氧气,稍加休息,提笔再写。
              住院的前一周,已经持续高烧的他,强忍着病痛把所有的手稿和资料全部搬出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同时他没有忘记把全年的党费都交齐,等做完这一切他终于撑不住了,住进了医院。
              医生说,其实他的肺在半个月之前就已经穿孔,形成了气胸。
              他的大儿子杨忠明告诉我,父亲进入昏迷以后,叫他他不应,凑近他耳朵说,“爸,您快醒过来,那些卡片还等您去定稿呢!”这时他的眼睛突然睁开了,闪着光。这位可敬的老同志,在生命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这些文稿。
              杨衍忠同志贡献很大,却从未向组织上提出哪怕给一点点纸张这样的要求,记得我第一次到他家中探望时,他就感慨地说,在有生之年没能为国家找大更多的大矿心有不甘啊!望着满屋对方的资料和手稿,望着挂历上药品说明书的背面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数据,望着墙上在赣南区域范围内注着各种标记的地图和桌上的放大镜,望着柜子上成堆的药瓶,想象着他平时撰写文稿时的情景,一种敬佩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深感愧疚。我马上要求有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他摆摆手婉言谢绝了。
              在杨衍忠同志遗留文稿的捐赠仪式上,他的妻子对我说这下老杨可以安息了,因为他最后的心愿实现了。是啊,这是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耗费了近60天的心血磨砺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文稿内容丰富、系统完整、图文并茂,涵盖了江西南部地质矿产的原始资料、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资料及其研究的成果、认识和工作建议等六大方面的内容,共计2850万字。这是一座尚待挖掘的金矿,文稿填补了很多空白,按行政区域划分,对赣南18个县(市、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地矿总结,用600万字编辑整理处理的2974处矿化点、310处异常点,其价值不可估量,对江苏推进剑南地质找矿突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是一座宝贵的精神富矿,他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地质工作者树起了一座景仰的丰碑。
              谢谢大家。(2014-08-26 09:53)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俗话说,近朱者赤。在陈慧丽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同事也变得优秀起来。
          我们分局办公室有一位小丫头宋群丽,之前一直在陈慧丽所在窗口工作,年初才调回分局机关。每天上班,小宋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主动打扫卫生,问她为何这样勤快,她呵呵一笑说:“都是跟慧丽姐学的。”
          在我印象中,十几年前,每次局里开会,不管大小领导,还是年轻的新人,陈慧丽都挨个给大家倒水。十几年后的现在,每次局里开会时,陈慧丽还是主动给每个人倒水。
          倒水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我觉得,她的行为就是她甘于服务、乐于服务的品质决定的。对于陈慧丽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这种优秀习惯,已经融入并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不会因时间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因身份的变化有所不同。(2014-08-26 09:53)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014年5月20日,瘦到70多斤的杨衍忠,熬干了最后一滴心血,燃尽了最后一点烛光,永远离开了我们。赣南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他跋涉的足迹;身上鲜红的党旗,覆盖着一颗忠魂。他用毕生的追求,兑现了自己在斧头镰刀下的庄严承诺。
          38年青春岁月,他献给物化探地质工作,艰辛的野外地质工作,给他留下了一身病痛,也为了腾位让贤给年轻人,他提前退休。               
          600万字的找矿文稿,忠心耿耿,书写他无悔的地质人生。
          7000多个日日夜夜,披肝沥胆,矗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对党的信念和忠诚,始终装着对地质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始终装着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与牵挂,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份临终的嘱托究竟有多重,一个高崇的灵魂能够走多远?让我们听一听杨老所在单位江西省地矿局赣南队党委书记陈武的讲述:《找矿是他毕生的追求》。(2014-08-26 09:52)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那段时间,她左手缠着厚厚的绷带挂在脖子上,右手接听电话,为了在小纸条上记下问询人的问题,只能用脸和右肩把听筒夹着,然后右手去找笔,偏偏笔盖特别紧,一只手拧不开,最后还是同事过去帮忙,才拧下笔盖。
          大家现在都知道她叫“纸条姐”,可“纸条姐”骨折后还在坚持写纸条,又有几个人知道呢?(2014-08-26 09:42)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陈慧丽是先进典型,但她并不是个天才,甚至在有些人眼中她有点傻,而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窗口直接面向广大市民,日常事务琐碎繁杂,工作起来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为处理手头工作,陈慧丽经常需要在分局和政务中心两头跑,而这两点之间没有直达公交,为节约时间,她经常自费打的,对此她从没向单位提出任何要求。为在规定时间内把案件办完,陈慧丽经常加班,很多时候我们都下班了,空荡荡的政务大厅,只有陈慧丽那个办公室还亮着灯!
          2011年4月,因为着急把案件给局领导审批,陈慧丽在单位滑倒,导致左手骨折,我原想,这下子慧丽要休息几个月了,可她在家只呆了一周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即使到现在,回想起她当时接电话的情景,我还感到心酸。(2014-08-26 09:38)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陈慧丽把群众当作亲人,对群众是一副热心肠,但在领导面前,她为群众争取利益时毫不退让,不达目的不罢休。
          2010年下半年,她受理了一起土地证变更的办件。按照规定,变更土地证必须由相关部门出具变更缘由。但这个办件特别复杂,房屋产权人此前因为房产证变更与相关部门打过官司,最后虽然房产证变更完成,但相关部门始终不愿出具变更证明。此前,陈慧丽也陪着一起去相关部门沟通过,但遭到拒绝。
          看到那位群众急得不行,陈慧丽找到有关领导,请求分局出面跟相关部门沟通。这种事情,分局之前可没有先例,但领导被她的执着感动,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向相关部门出示公函,请求对方出具变更证明。就这样,那位群众的土地证很快就办好了。
          许多群众说,陈慧丽热情、真诚、脾气好,但有时候,陈慧丽也很倔犟。
          2012年6月,一男子帮叔叔办理土地过户手续,陈慧丽审查后发现,资料中缺少土地登记委托书,告知该男子回去补办或通知叔叔本人到场。
          该男子称叔叔在黄陂无法赶来,请陈慧丽通融通融。他还找到陈慧丽的朋友,出面做工作。但陈慧丽依然坚持原则,不得已,该男子只好回去,重新补齐了资料。
          这样的事情,在陈慧丽身上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她“一根筋”的性格,所以10年来,她经手办理的30余万份土地证无一差错,接待数十万办证群众无一投诉,她把平凡小事,真正做到了极致。(2014-08-26 09:37)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陈慧丽工作兢兢业业,永远充满激情。其实,她家里条件很好,完全可以找一份轻松简单的工作,但她却偏偏选择了最繁琐、最辛苦的窗口工作。
          窗口工作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经常挨骂受气。10年来,她所承受的委屈、遭遇的难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记得有一次,中午吃饭时间,她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带着哭腔,她说“上午有个人办证,资料不全,我们没有受理,那人张口就骂,骂得太难听了,那些骂人的话,实在说不出口啊。”我沉默了一会儿,小声对她说:“别在意,只当没听见,忍一忍,过去了就算了。”(2014-08-26 09:36)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怎样去安慰她,人都是有尊严的。这么多年,她遇到的委屈实在太多了。而她跟我打电话,也只是倾诉一下,很快她就调整好状态,重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陈慧丽任劳任怨,不计委屈,她总和她的团队说:做窗口服务工作,免不了受委屈,只要百姓能满意,受点委屈,值得。
          在江岸区政务中心,专门设了一个“委屈奖”,奖给在工作中不被理解、饱受委屈的人。陈慧丽团队有位叫左晶晶的85后女生,去年春天,她遇到了一次“闹场子”的事。临近下班时,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来到政务大厅,要求左晶晶给他办理土地抵押。左晶晶发现他资料不全,缺少房屋他项权证,告诉他不能办理。当晶晶微笑着跟他解释的时候,男子大为恼火,拍着桌子骂人。晶晶骂不还口,笑脸相迎,耐心地做解释。但该男子仍然不依不饶,来大厅办事的群众,也为晶晶鸣不平。
          因为这件事,左晶晶拿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的“委屈奖“,但她却悄悄捂起了脸。陈慧丽对她说,想哭你就哭出来吧。当晶晶趴在桌上哭的时候,同事们触景生情,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互相搂抱着哭成一团。(2014-08-26 09:36)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慧丽在家是这样,在工作中,也是这样,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2014-08-26 09:35)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听了陈慧丽同志的介绍,我们非常感动,她十几年来坚守窗口,服务群众,做的只是平凡的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大事。下面,我们请陈慧丽的同事——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同志,谈谈她眼中的陈慧丽,有请潘虹。(2014-08-26 09:32)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我眼中的陈慧丽---她把平凡小事做到了极致》。(2014-08-26 09:32)

        • [陈慧丽]有人说我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地工作。我丈夫在一家待遇不错的单位上班,有车有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庭条件是比较优越的。我可以在家当全职太太,即使想工作,也可以找一个比较舒适的岗位,但我还是选择了最苦、最累的窗口,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有人不理解,你这样拼命,到底图什么?
          这些我没多想,领导把我放在窗口,是对我的信任,也说明窗口适合我,窗口需要我。我在这里能给老百姓办点事,很幸福,很快乐。我有一份工资,没有想过回报。人人都说“中国梦•我的梦”,我的梦想很简单,那就是,一生素衣,两耳倾听,三餐不舍,事事尽心。
          今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政务中心国土窗口视察时勉励大家说:“国土资源窗口”的人员要像焦裕禄一样有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要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我们就应该这么做,把点滴小事做好,多一些耐心,多一丝细心,再加一点热心,做事让老百姓满意。
          武汉有一个“全国道德模范”,叫吴天祥,他跟我说过这么一段话:“老百姓一辈子没到过北京,也没见到过天安门是什么样子,一辈子没有出过武汉,他们怎么看共产党,怎么看人民政府,就看身边公务员、窗口的工作人员怎么做,我们服务好,老百姓就会伸出大拇指说共产党好。” 
          这话说的真好。
          今年春天,我写了一首小诗,是我10年窗口生涯的一点心得:透过这扇窗,是热情洋溢的笑脸;触摸这扇窗,是温馨暖人的双手;走进这扇窗,是感人至深的故事;爱上这扇窗,是今生不悔的选择……
          谢谢大家!(2014-08-26 09:31)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作为女人,我知道,婆媳关系难相处,但在陈慧丽的婆婆眼中,媳妇比女儿还亲。
          陈慧丽的丈夫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但她的公公婆婆退休后,没有选择和其它子女一起生活,唯独选择了陈慧丽。这倒不是其它子女不孝顺,也不是他们经济条件不好,而是公公婆婆太喜欢陈慧丽了。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回到家里,陈慧丽总是抢着做家务,对公公婆婆嘘寒问暖。她的婆婆1993年半身瘫痪,在轮椅上一坐就是17年,陈慧丽伺候婆婆就像伺候自己的亲妈,经常为婆婆擦洗身子,端屎端尿。
          我以前去陈慧丽的家里,看到她的婆婆坐在轮椅上,打扮得非常干净,脸上连一颗老年斑都没有。有时候周末和陈慧丽逛商场,看到护肤霜,她总会给婆婆买上一瓶。街上看到好吃的糕点,陈慧丽要给爱吃甜食的婆婆带一点。陈慧丽自己爱吃的甜品,也会专门给婆婆留一份,送到婆婆的房间。我每次去她家里,她的婆婆都会对我说:慧丽这个媳妇,比女儿还贴心!(2014-08-26 09:31)

        •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十年来,陈慧丽坚守服务窗口第一线,用坚定的信念、精湛的业务、热情的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基层公务员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小纸条解决群众大问题、小纸条体现心中大境界”,陈慧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纸条姐”,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真心话”、“良心话”,这也是老百姓对以陈慧丽为代表的基层公务员的最高褒奖。
          我与陈慧丽共事20年,情同姐妹。下面,我讲述几个陈慧丽生活中的小故事,大家就知道,她是一个好人——
          (2014-08-26 09:30)

        • [陈慧丽]去年我妈妈胃出血,住院20天,我完全挤不出时间去医院陪护。当时,正赶上国务院“国五条”出台,房屋交易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办证量从每天70多件,猛增到300多件,巨大的工作量压得我一天也不能脱身,连晚上也要加班加点。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审批档案资料堆得比人还高,从窗口送回国土分局,用11座的面包车整整拖了三大车。
          姐姐打电话跟我说:“妈妈很生气,怪你眼里只有工作,没有妈。”我拿着电话泣不成声,对不起,妈妈……。其实那些日子,我也真的很辛苦,丈夫说,我人瘦了一圈,眼都变成了熊猫眼。出院后我回家看妈妈,连喊了几声妈妈,她都不理我,委屈的泪水瞬间就流了下来。
          让我想不到的是,妈妈反而责怪我说,你这丫头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傻,这样没日没夜的干,亏了身子怎么办?一直病痛缠身的母亲,不是责怪我没有照顾她,而是心疼她的女儿。听了她的话,我伏在母亲身上哭了…… 
          在国外留学的女儿从小很乖,从没让我操心。她知道妈妈在“窗口”工作不容易,不但忙,而且要挨骂,受气,甚至受到无端的指责。很多时候,她从国外打电话,第一句话就问我:妈妈,今天你受委屈了吗?听到懂事的女儿这句话,心里总是酸酸的。
          一直开车送我上下班的丈夫,结婚25年不让我下厨房,每当回家,当我看到丈夫围着围裙在厨房忙活,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我眼前的时候,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2014-08-26 09:26)

        • [陈慧丽]十年下来,我为办事群众写了一万张小纸条,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心愿:花一分钟写一张纸条,可以让老百姓少跑许多冤枉路。(2014-08-26 09:24)

        • [陈慧丽]今年,我被湖北省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长江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我的事情,中国国土资源报称赞我们是“爱心窗口”,长江日报说我是“纸条姐”,人民日报报道我是“最美基层干部”。
          我感谢领导对我的肯定,我更感谢爱我的家人。没有领导的关怀培养,没有我的成长;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前不久,我的老父亲80大寿的时候,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拿出报纸,自豪地说:“你们看,我的女儿上报了!”我对老父亲的理解深深打动。
           2010年8月,我父亲身患重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女儿,请假回家在医院陪护父亲,是我的本分,但考虑到我是窗口“首席代表”,请假走了,工作会受影响。我就跟家人商量,我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在医院陪护,爸爸夜晚在医院的事我全包了,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照顾了爸爸,尽职尽孝两不误。(2014-08-26 09:22)

        • [陈慧丽]今天我特别想说的是,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窗口11名工作人员大部分与我共事多年,形同兄弟姐妹。我的同事潘虹,这样评价我们的团队:“人在一起不叫团队,心在一起,才叫团队。”我们“国土窗口”平均每年要办3万本土地证,10年就是30万,全靠一个好团队。
          我们一起努力工作,共享荣誉,共担委屈。我们共同记住了一段话:“人生几何,总有些坎坷需要跨越,总有些责任需要担当。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2014-08-26 09:21)

        • [陈慧丽]2011年4月,身有残疾的居民张达,坐着轮椅来到我们“窗口”办证,我们就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我走出工作台,给他递上一杯热茶,并向他要了所有资料,一手为他包办,不到半小时就办好了。张达捧着刚刚拿到的土地证,满意地说,到了你们窗口,我们残疾人就像到了自已的家。
          2011年9月,身患绝症的王冠生老人在住院期间,一心想把他的房屋过户给儿女,由于行动不便,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老人的女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我们“窗口”咨询,我二话不说,决定“上门服务”。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我们打着雨伞去了医院,当我们办完过户手续,离开医院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女儿正用纸巾为老人擦眼睛。因为感动,他流泪了。(2014-08-26 09:19)

        • [陈慧丽]记得2011年6月份,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的退休老人谢国珍到窗口咨询办理土地证的相关手续,当时是我接待的老人。经了解,谢婆婆家住5楼,因老伴腿不好,常年无法下楼,想办理两证后将现有房屋卖掉,再买一套楼层较低的房屋居住,以便带老伴经常出去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可婆婆现有住房是单位房改房,必须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及申请才能办理,而原单位迟迟没有提交资料和申请,这样谢婆婆的土地证也就无法办理。像这样的事我本可以一推了之,告诉老人回去找单位就可以了。但看到老人70多岁了,遇到这样的事,如果你不管我不管大家都不管,老人一路跑下来要遭多少罪呀?于是我就给谢婆婆留了一张纸条,写上我的姓名和电话,告诉老人我会主动联系她的单位协调解决办证的事。当时是7月份,正是武汉最热的季节,我陪着老人顶着40度的高温,到市、区国土局档案室查阅调取相关资料,及时递交申请,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把办好的土地证交到了谢婆婆的手里。老人当时非常感动,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谢谢你!谢谢!”
          至今,谢婆婆家里的电话本“亲人电话”一栏还有我的名字,逢年过节,我们都会互通电话,发个短信,彼此送上真诚的祝福。
          尽管个人手机号码带一定的私密性,但从写第一张纸条开始,我的手机号再没有换过,并且保持24小时开机,只要老百姓有事找我,我能帮的,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2014-08-26 09:18)

        • [陈慧丽]记得十年前的夏天,天气特别炎热,一位老人冒着酷暑来办证,办证需要的资料却没有带过来,我就掰着指头告诉他要准备哪些资料,以免再跑冤枉路。可是,第二天老人又把一份“凭证”忘在了家里。面对大汗淋漓的老人,我觉得好像自己做错了事,马上给老人倒了一杯水,说了一声对不起,并找了一张纸条,一五一十的写上办证所需的资料,让他照着纸条准备资料,又在纸条上写上我的手机号码,并叮嘱他,如果还有什么事不明白,可随时给我打电话。老人后来只跑了一趟,就把证办好了。老人拿着纸条对我说:“多亏你想得周到,要不是小纸条提醒我,我又得跑冤枉路。”
          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写张小纸条,既方便了办事群众又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为老百姓写提醒纸条,为办证群众指路。(2014-08-26 09:17)

        • [陈慧丽]根据组织安排,2004年我担任武汉市江岸区政务中心国土窗口首席代表,负责为辖区内80万居民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在这个岗位上我已经整整工作了十年。
          “窗口”是政府服务百姓的“直通车”,也是党和政府凝聚民心的“连心桥”。窗口工作有着明显的特点:环境嘈杂,工作繁琐,每天的工作就像复读机,同样的话语一天要重复无数次。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责难、辱骂。长期的窗口工作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挑战。十年工作下来,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想想老百姓办证的迫切心情和难处,我坚持下来,并且无怨无悔。十年的窗口工作经历,给了我一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心灵安慰。
          有统计说,一个普通百姓一辈子要办103种证件,土地证就是其中之一。一本薄薄的土地证,牵动着整个家庭,是所有家庭成员一辈子的心血,有的甚至背负一身债务。办土地证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就办一次。所以,我们为百姓办土地证,要用心办好,哪怕碰到一些修养不够的人,也要尽最大的耐心为他们做好服务。(2014-08-26 09:16)

        • [陈慧丽]2013年7月, 67岁的龚婆婆买了一套二手房,由于不熟悉办证程序,把购房款一次性全部付给了对方,在办理房屋土地过户手续的时候,对方不配合,由于龚婆婆刚做完心脏手术,急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我得知后,主动联系卖方,让他配合,卖方当时答应得很痛快,后来又变卦了。我连续一个月打电话找他,他说一套,做一套,最后就不接电话了。龚婆婆一下掉进了冰窟窿。我心里非常着急,一边安慰龚婆婆,一边继续打电话联系。
          有人说,我这是自找麻烦,这件事不在我工作职责范围,我不管,人家也不会埋怨我,照章办事就行了。
          比较凑巧的是,我为卖方所在的单位办过土地证,认识他们负责房改工作的领导,我便直接与他们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出面做工作,帮忙协调解决。卖方单位的领导被的我执着打动了,与卖方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给他一天带薪假期,让他配合龚婆婆办证。2014年2月13日,卖方终于主动联系了我,我马上告诉了龚婆婆,顺利地办完了她的过户手续。
          有多少居民从这条“绿色通道”里走过已无法统计,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条绿色通道,成了政府联系寻常百姓家的“连心桥”。(2014-08-26 09:16)

        • [陈慧丽]在我们的服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老人。2005年9月的一天下午,政务大厅突然来了一帮不同寻常的人,他们用担架抬着一个老人急冲冲走进了办证大厅,在不明就里的群众中马上引起了一阵骚动,使本来就熙熙攘攘的办证大厅一时变得混乱而紧张。 
          我和政务中心的领导急冲冲跑到这帮人的面前。经过一番询问,原来,被几个中青年抬着的老人叫张春生,家住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张春生老人身患癌症,目前正在住院治疗,唯恐时日不多,老人想在生前把房屋过户给儿女们。
          情况特殊,刻不容缓。我和同事们以最快的速度为张春生老人办理了土地过户手续。尽管手续办得很顺利,当事人也很满意,可是,送走老人一家人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心想:为了一个简单的过户,一家人费尽周折,一个不久于人世的老人还要承受这么多难以言说的痛苦。如果是我的父母亲,或者我的亲朋好友,用担架抬着来办证,我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出去,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呢?
          就这样,我们率先开通了“绿色通道”,从“国土窗口”直接通往弱势群体,为那些“老弱病残”提供“特殊服务”。(2014-08-26 09:15)

        • [陈慧丽]在窗口工作就是这样:面对刁难,用耐心和包容来化解;面对谩骂,始终笑脸相迎,好言相待。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怒,不还口,不回避,礼貌有加。这是一种职责,一种修为,也是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2014-08-26 09:15)

        • [陈慧丽]今年3月17日,一位薛姓居民到“窗口”办理房屋土地过户手续。通过审核,我发现他资料不全,因为他父亲已去世多年,里面牵涉到一个财产继承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需要证明他母亲没有再婚。于是,我就让他到民政部门给他母亲补办一个单身证明。没想到他勃然大怒,认为我侮辱了他母亲,指责我故意刁难,并张口大骂,不管我怎么解释他都不听。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前来劝解,也无济于事,他一边骂,一边抓起桌子上的工作牌,砸在我身上……
          围观的群众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人群里一个办事群众用洪亮的男高音喊了一声:“窗口的同志好样的!”说完开始鼓掌。在他的带动下,围观的群众都开始鼓掌,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该男子灰溜溜地逃离了政务大厅。我的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 
          身边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受了委屈就爱哭,但哭归哭,工作还得继续做下去。那些对职能部门存有偏见的人,其实跟我无冤无仇,发脾气只是因为对我们的工作规则和程序不理解,如果我们多一点包容,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心境也就变了。只要真心替他们把事情办好了,他们也就多了一些理解和尊重。
          事后,我主动联系到薛性居民,帮助他完善资料,办好了土地证。当他拿到土地证的时候,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2014-08-26 09:14)

        • [陈慧丽]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陈慧丽,是湖北省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驻江岸区政务中心国土窗口的首席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工作体会,分享工作快乐。我汇报的题目是《百姓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2014-08-26 09:12)

        •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同志们:
          在国土资源系统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系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韦寿增、寻明胜、刘振江、杨艳萍、丁长春,以及今天的主角杨衍忠和陈慧丽,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不断带给我们感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杨衍忠和陈慧丽的先进事迹,经过中央、地方媒体的宣传,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天,我们特别邀请杨衍忠、陈慧丽先进事迹报告团给我们做报告,希望同志们认真聆听和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保持昂扬向上精神,提升业务水平,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部党组和大明部长对这次先进事迹报告会非常重视,批示要求“把工作做细做实,取得实效”。刚才,大明部长和其他在家的部领导亲切会见了报告团成员,并合影留念。(2014-08-26 09:09)

        • [江西地矿局水文队团委书记甘超]尊敬的姜大明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国土资源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而国土窗口每天直接面对的很多都是老百姓。
          陈慧丽在窗口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她和她的团队为群众办土地证30万本无差错,为方便群众,她写下上万张纸条,她用爱心搭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连心桥。
          下面,我们欢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驻政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陈慧丽,讲述她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的平凡事。(2014-08-26 09:07)

        •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出席今天报告会的有部机关全体干部、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党办主任和部分党员干部。
          下面,欢迎杨衍忠、陈慧丽先进事迹报告团给我们做报告。
          (2014-08-26 09:06)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